从开学初就跟端端约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,有了pad我都不关注她的手机使用时间了,寒假期间最多的一周能用40多个小时,去医院测视力,她也觉得度数没怎么涨,重新配眼镜,只高了50度她都觉得晕。我认为度数加深不快的原因主要是身高不长了,又一直使用哺光仪和眼贴眼膏等各种护眼产品。 即使这样我也不想让她沉迷,约定了每周使用pad的娱乐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,包括刷抖音和看漫画,上课和微信不算。她说从40小时减到17小时已经很快了,我应该夸她,她要慢慢减,虽然我觉得是因为开学后没有那么多时间用了,也答应了她。 经过几周的观察,基本每周都会超出,最少也得13个小时,这还只是平板,没算手机,我觉得不能这样放任她随便用,最明显的影响就是睡觉太晚,起床费劲,视力变化需要长期观察。 我经常跟她说自律做不到就要他律,想到了让她交自律保证金的方法,刚好我的支付宝里还有前几年给她存的压岁钱一直没动,跟她约定如果能一周内控制住使用时间,就发给她50当零花钱,做不到就扣了,用于捐赠或是零食基金。
本周小结 背默逻辑、周一高纬智慧、周三钻石、周六父母共修。我说出了隐藏在心里的疑惑:女儿外显的脸部固板表情下内心是怎么想的?我希望孩子眼中有光,心中有梦想,可以有吗? 我翻看女儿小时候的照片,那可爱纯真的笑容,现在却很稀有。难得捕捉到她嘴角上扬的表情,就会特别开心。回顾一下女儿在怎样的环境下是有笑容的?先生跟女儿讲幽默故事时、我们一起在户外活动放松的状态下、和朋友在一起时。女儿会翻白眼,原来是环境的影响,在学校会受到他人的白眼,也会看到老师翻白眼。而我只看到,却没有敏锐的捕捉到女儿每天在校所处的环境、所经历的事情,更多的还是只关心她今天的错题有多少,今天默写的等第。我意识到自己的弱势文化,也意识到自己关注点局限了。首先是健康,其次才有其次,身体的健康、心理的健康,都是最重要的,看见女儿这个人,看见她真正的需求,把注意力多放在这些上。